
圖1為李奇峰在展示比賽會場與海報合照。
發表壁報論文內容
本次於2025國家同步輻射中心用戶年會參與壁報競賽,發表題目為Deciphering PtNi Nanoparticles Formation: In-Situ X-ray Spectroscopy Insights into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針對了 PtNi 奈米雙金屬顆粒 (PtNi-NP) 合成過程進行深入研究,此材料在氫氣生成反應(HER)中的結果顯示,它只需要 15.2 mV 的過電位就能達到高效率反應,展現極佳的催化性能。為了了解其形成過程中的電子與原子結構變化,我們利用臨場X光吸收光譜(XAS)、X光繞射(XRD)和掃描式X光顯微術(STXM)進行探究。隨著溫度加熱至 400 °C,鉑 (Pt) 的價態由 4+ 轉為金屬態,並由最初與氯 (Cl) 結合,逐漸轉為 Pt–Pt 與 Pt–Ni 的結構;而鎳 (Ni) 大致保持金屬態。特別是在 400 °C 附近,晶格結構出現明顯轉變,顯示相變發生。這些結果一致證明了 PtNi-NP 在形成過程中的結構轉換,進一步揭露催化劑形成的動態變化過程。

圖2為李奇峰頒獎合照,國家同步輻射中心用戶年會壁報展示比賽材料科學組佳作。
實驗室學習、得獎心得
自從進入王孝祖老師的實驗室進行專題研究以來,我對先進材料、光譜分析技術以及前沿同步輻射研究的興趣愈加濃厚。在實驗室的學習過程中,我逐步熟悉了多項同步輻射相關技術,例如 XAS、XRD、以及 STXM的操作與數據處理,並且有機會前往國內外頂尖同步輻射設施台灣的NSRRC、日本的SPring-8、UVSOR等地進行研究。在老師的指導下,我順利完成大專生研究計畫,並參與多項國際合作研究,負責同步輻射實驗與數據分析工作。這段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穫是培養了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專業技能的提升,在與老師進行研究討論與報告的過程中,我也逐漸增進了表達能力與邏輯思考。同時,實驗操作需要高度的細心與耐心,讓我學會在壓力下保持冷靜與專注。實驗室的學習經驗讓我在專業知識、實驗技能與心態上都有顯著成長。我衷心感謝指導教授的悉心指導,以及學長姐與同儕的支持,使我能在這段歷程中獲得寶貴的收穫,也在此次31屆國家同步輻射中心用戶年會壁報展示比賽材料科學組唯二私立大學佳作。